支队指挥部的命令下达的相当明确:

  不惜一切手段,将扫荡的日伪军定在根据地以内至少十个小时。

  命令下达之后,负责沿途牵制日军的地方军和民兵同志们,无不是卯足了力气展开进攻。

  在双方的交锋之中,感受着沿途纠缠的这些八路军部队的装备之精良,火力之强悍,战斗力之彪悍,小鬼子是叫苦不迭,同时在心底纳闷不已:

  这破坏八路军秋收行动的推进中,一路不断遭受到这些八路军部队的阻击。

  对方涌现出来的兵力之多,甚至让日军此次从多个方向推进的部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阻挠。

  即便是那八路军一支队兵强马壮,这么多的主力,也差不多是一支队的全部精锐了。

  从双方交手的种种迹象表明,这些正在与日军交锋的八路军定是一支队主力无疑。

  可县城指挥部方向为何又传来消息,在郊区的农田区域,出现了大量的八路军主力部队?

  那么,眼前进攻猛烈,纠缠的日伪军暂时无法撤出一支队根据地的这些八路军,又是什么队伍?

  难不成都是八路军一支队的野战军?

  那么这一支队到底得有多少精锐部队?

  此时,日军后方,各大县城的郊区。

  在日军扫荡主力被八路军部队纠缠,暂时无法撤出八路军根据地回援县城的情况下。

  小鬼子充分地发挥了“自救”的精神,将伪军警备队的伪警察、宪兵队的鬼子以及少量驻守在县城、乡镇的野战军全部调集,向郊区方向增援。

  鬼子的飞行部队重新返回机场之后,暂时待命,倒是没有急着向郊区的农田区域进行轰炸。

  不到最后一步,同样遭到今年以来旱灾的严重影响,极其缺乏军粮的小鬼子,不愿意炸毁自个儿的粮食。

  ……“团长,一公里外发现鬼子的援军,正在迅速朝着农田区域靠拢。”

  阳泉郊区,由日军集中管理的上千亩的农田上,正在指挥着战士们投入抢收行动的独立三团团长沈泉,收到了前沿侦察兵传来的消息。

  “鬼子有多少人?是什么队伍?火力配置如何?”沈泉询问道。

  侦察兵战士回答道:“有三四百人的样子,队伍的成分很杂乱,不全是鬼子的野战军,有些像是宪兵队的小鬼子,还有一些伪警察。”

  沈泉点了点头,不以为意地嗤笑了一声,“我还以为是鬼子的野战主力军回援了呢!

  我就说嘛,他们小鬼子进了咱们一支队根据地,去的容易,想走,那可得看看咱们老团长答不答应。

  告诉我同志们,不用担心,大家只管甩开膀子抢收粮食,至于增员过来的小鬼子,我会安排队伍把他们收拾了。”

  “是!”

  ……

  双方的交锋算是一次初步的试探。

  县城里的一些二鬼子,少量的日军野战军,外加上宪兵队的小鬼子而已。

  用李云龙的话说,连二流战斗力都算不上。

  眼下摆在战斗力彪悍,装备精良的一支队面前,那就更不值一提了。

  激战中,双方摆开架势。

  只是一个照面的交锋,不到三分钟时间。

  宪兵队的小鬼子和伪军警备队的二鬼子,借助巷子构筑的火力工事,便直接被沈泉派出的作战排击垮。

  双方的火力程度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上。

  这些平时只是维持治安的日伪军,在火力配置上远比不上日军精锐野战军。

  而眼下的一支队战士们,又配备了大量的美式装备之后,即便是鬼子的野战军,在装备上也只有被吊打的份。

  “太君,这绝对是八路的主力,对方的火力实在是太猛了,咱们赶紧撤吧,再不撤就全打完了!”

  直面独立三团战士们的炮火,那伪军警备队的队长一脸慌张地说道。

  对方的曲射火力直接冲着他们构筑在巷子后方的工事轰击。

  炮弹的威力远大于这些日伪军最熟悉的掷弹筒。

  那是比至掷弹筒还要厉害的多的火炮。

  口径明显不大,但威力惊人。

  那鬼子宪兵队队长也意识到,对面的八路军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

  他甚至辨认出对方的八路军手上使用的有大量的美械装备。

  这样的一支队伍,如果说不是八路军主力,恐怕都没人相信。

  于是这老鬼子连忙下达了后撤的命令,并通过指挥部将出现在郊区农田,正在抢收大日本帝国作物的八路军,定是八路军主力的消息,传递到了后方的总指挥部。

  太原城。

  日军驻山西第一军司令部内。

  鬼子司令官筱冢义男得知消息。

  亦是满脸愕然。

  一旁的鬼子参谋长北川同样对此困惑不解:

  “将军,此事实在古怪,这次我军针对八路军的秋收粮食发起大扫荡。

  各个方向都有扫荡部队沿途推进,迫使沿途遭遇的八路军不断后撤。

  而在八路军一支队的方向,咱们更是额外地摆出了将近两个旅团的兵力。

  推进的沿途不断的遭到八路军部队的阻击,通过对方八路军的装备和战斗力判断,应该是八路军一支队的主力不假。

  对方的手中有相当数量的轻重机枪,甚至还有迫击炮,这些都是一支队主力部队的标志。

  可这突然出现在我军县城郊区,偷袭我军作物的这支八路。

  宪兵队与之的交锋之后发现,对方的战斗力同样强劲,甚至还拥有一定的美式装备。

  这样的队伍貌似也是八路主力。”

  “而针对八路军一支队的方向,无论是在推进的途中遭遇的八路,还是在县城的后方遭遇的八路,最有可能的就是这八路军一支队的队伍。”

  “以我军情报部门对八路军一支队主力军的判断,兵力在6000人左右。”

  “可此次如果算上沿途阻击出现的一支队主力,外加上各县城农田区域出现的八路军主力。”

  “这孔捷的一支队,兵力恐怕已经过万,但是这怎么可能?我军情报部门怎么可能对此毫无察觉?”

  筱冢义男心底的疑惑也同样如此。

  这两个老鬼子哪里会知道。

  在此次的秋收保卫战之前,人家一支队主力部队的装备又换了一茬子。

  原本由主力部队配属的五零小炮,包括一些五零迫击炮,则是转头加强给了各地方军部队和民兵部队。

  主力部队则是装备上了相当数量的美式装备。

  而日军情报部门对于八路军主力部队的装备情况和火力配置,依旧停留在之前的判断上。

  这就理所当然的出现了令日军误判的现象:

  沿途阻击的八路军地方军,还有民兵部队,战斗力彪悍,使用的装备更是八路军主力才会拥有的一些机枪和迫击炮。

  日军由此笃定,沿途阻击的定是八路军一支队主力部队。

  这可不就上了孔捷的当了吗?

  ……

  此时的阳泉、寿阳、谭县、河源、平安、张庄等各大县城。

  忽地有大量类似的声音,在大街小巷,街头为传开:

  “乡亲们,大家都听说了吗?孔支队长的部队已经攻破城门打进来了,眼下正在抢收小鬼子的庄稼呢!”

  接着,有人质疑,“真的假的?”

  “老乡,那我还能骗你不成?

  一个小时之前,城门方向传来的炮声,大家应该也都听到了。

  这小鬼子迫使咱们乡亲大量种植的庄稼,那一旦收获,同样是用来欺负咱们中国人,侵占咱们中国人的土地。

  孔支队长自然得派人来把鬼子的粮食抢喽!”

  “估计这会儿,八路军同志们正在农田里收割粮食呢!”

  接着又有一道声音响了起来,“听说农田附近的乡亲们有不少已经跑去帮忙了。

  八路军同志们对此感谢的很,还说来帮忙的乡亲每人送上50斤粮食呢!”

  此话一出,本就想着去帮忙的百姓们,愈发的兴奋了,便在“相关人士”的指引下,朝着农田的方向,带着农具就赶了过去。

  近来旱情愈发严重,县城里的粮食物价飞升,这50斤的粮食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那可是一笔不菲的财富。

  另外八路军部队深受百姓们的拥戴。

  不止是在根据地,就连敌占区的县城、乡镇同样如此。

  即便不是为了这50斤粮食,百姓们也心甘情愿的跑去帮忙。

  这当然得益于一支队的宣传工作做的到位。

  每场大战,每场胜利,都通过敌工部方面的同志,将消息扩散在敌占区的大街小巷内。

  据说,不少县城里居住的百姓们还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一边吃饭,一边拿着一支队发行的报纸,浏览八路军大败小鬼子的战斗报道。

  碗里的饭菜似乎就更香了,胃口更是大开。

  这一切甚至给了敌占区的百姓们一种错觉:

  小鬼子随时有可能会被八路军击败,失地也随时有可能会被收复。

  百姓们抗日情绪因此高涨,对于八路军的拥戴和支持更甚

  ……不久之后。

  大量拿着农具,热情高涨地跑来帮忙的百姓出现了。

  三位团长,雷大生、王雷虎、沈泉的脸上,笑容更甚。

  眼下的这一幕,他们并不意外。

  这可是老团长计划内的一环。

  要不,就一二三团主力,虽然兵力不少,足有将近6000兵力。

  但终究是架不住鬼子在郊区集中规划的农田面积之大,几万亩,甚至十几万亩。

  这年头又不是机械化收割。

  人工的收割能力是相当有限的。

  这个时候人多力量大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在收割庄家的时候,两个人总归是比一个人快的多。

  单说独立一团的某个连的战士们,负责的是将近200亩的谷子。

  100多号战士拿着镰刀收割将近200亩的谷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400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闺蜜说他老公特别大怎么回复,闺蜜说他老公特别大怎么回复最新章节,闺蜜说他老公特别大怎么回复 xbiquges.com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